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承担,中国空间研究院参与的《高原特色观赏园艺航天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科技入滇项目,日前通过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组织并主持,云南省衣村科技服务中心黄丕铂研究员任组长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通过该所李涵研究员、曹桦副研究员领衔的研发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花卉新品种选育、高效良种繁育、环境友好型标准化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据李涵介绍,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途径,具有变异率高、变异多样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该所自2016年起,就在云南省太空生物发展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国航天载人办公室及中国空间研究院,先后选送了100余种共计1111.26克的兰科植物、草花植物、芳香植物、莲科植物等观赏园艺物种种子,搭载“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长征七号”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神州十一号”、“天宫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开展云南高原特色观赏园艺太空育种研究。
2016年,以开展航天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结合为主的科技创新为主要任务,以研发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原特色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等为主要目标的“中国航天育种高原特色物种中心”及“云南太空花卉创新示范基地”在该所挂牌,成为全国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观赏园艺航天生物技术创新与示范中心和首个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授权地方组建的军民融合农业创新平台。
2018年,《高原特色观赏园艺航天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得立项后,研究团队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以云南产业规模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兰花、一串红、孔雀草等观赏园艺种类为研究对象,依托航天生物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促进花农增收、花企发展与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推进云南乃至全国观赏园艺品种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及技术支撑。
研究团队在研究期间,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神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前期搭载的孔雀草、矮牵牛、翠菊等12种航天育种材料,从江西广昌白莲研究所引进‘嫦娥醉舞’、‘翠荷红颜’等7个太空莲品种,在玉溪、文山、丽江开展适应性试种和观赏园艺性状观察。
在此基础上,育成并申报石斛属‘绿爪’、‘紫缘’、‘黄雀’,鼠尾草属一串红,睡莲等7个观赏园艺新品种。并获得中间材料24个,其中‘YH石斛216’和‘YH石斛417’出现叶艺;‘YH指甲兰’花色变为纯白色‘YH观叶海棠218’叶色及花斑发生明显改变。“叶艺在兰科植物的栽培和鉴赏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潜力。叶色突变体凭借其丰富且独特的表型性状,可创造出新、奇、特的突变类型,极大的丰富了叶艺种质资源。”李涵说。
通过项目实施,申请《一种提高石斛种子突变率的复合诱导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开发出太空兰花、太空草莓等新产品9个。建设4个总面积620亩太空观赏园艺示范基地;所培育的园艺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实现累计新增产值(销售收入)4546.23万元,实现企业增收902.79万元。
李涵研究员认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在云南省内独立开展观赏园艺航天生物育种创新及配套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实现了云南省航天育种园艺品种零的突破,利用储备材料,即将选育出更多的航天品种,丰富云南观赏园艺品种资源;为花卉种业创新“卡脖子”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我们的花卉种子还在中国空间站遨游。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空间资源,攻克航天育种中存在的难题,创造更多的优特新品种。”李涵研究员说。
图为:研究团队在花企开展新品种推广及示范
图为:叶艺兰花中间材料
图为:一串红新品种‘航紫月’
图为:在永胜县示范种植的太空籽莲
图为:孔雀草变异株
图为:变异的毛叶秋海棠
图为:石斛属新品种‘黄雀’
图为:变异的白花指甲兰
图为:推广种植的兰花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