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是腊梅科腊梅属的花卉植物,落叶丛生灌木。别名为香梅、金梅,原产地为中国。腊梅枝繁叶茂,在每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谢,唯有腊梅迎霜破雪,冲寒吐秀,是我国园林独具特色的冬季典型树木。腊梅能够孤植、丛植、列植于花池或草地中。腊梅花期长达数十天之久,寿命长,生长缓慢,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蜡梅,多以地栽方法布置于花坛、花境,点缀建筑物、道路,美化环境;也可以以盆栽方式装饰厅堂、布置会场、点缀房间,给人们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因此,想要养好一盆腊梅,必须学习科学养护管理技巧。
一、腊梅简介 腊梅为落叶灌木,株高可达4米,常丛生,根颈部十分发达,呈现块状,江南称为“蜡盘”。腊梅的小枝呈现四棱形,老枝近乎圆柱形,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叶表面绿色而粗糙,叶背面灰色而光滑。花一般单生在枝条两侧,颜色为黄色,梢有光泽,芳香。花期一般为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瘦果多数,茶褐色,果期一般为4-11月。成熟时,花托发育萌果状,上部收缩。
腊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适应性极强,喜欢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植株较耐寒,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15度,就能安全过冬,耐旱和耐半阴,故一直有“旱不死的腊梅”的说法,怕风、忌水湿,发枝力强,耐修剪。腊梅适合在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度,冬季可以耐受零下15度的低温,但花期遇到零下10度左右的低温,开放的花朵就容易受到冻害。腊梅的发枝力强,比较耐修剪。
二、腊梅主要品种
素心蜡梅:花形大,在盛开时,花瓣尖端向外翻卷,内外轮花瓣均为蜡黄色,无紫褐色条斑,香味很浓。
罄口蜡梅:花和叶片较大,外轮花瓣为纯黄色,内轮有紫红色边缘和条斑,香味清雅。
檀香蜡梅:花形较大,花瓣椭圆,顶端钝,反卷,内轮花瓣具淡紫红晕或斑点,盛开时花瓣似钟样展开,香味较浓。
狗牙蜡梅:株型较矮,花小瓣尖似狗牙瓣,质簿像狗蝇翅;内轮中心花瓣紫色,香味淡薄,花期较迟,没有较大的观赏价值。
小花蜡梅:花茎极小,外轮花瓣黄白色、内轮花瓣,具有紫红色条纹。
三、腊梅繁殖方式
1、播种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多用于砧木繁殖以及新品种选育,也可直接用于园林栽植。在秋季,种子呈现棕黑色时,就可以采收,以随采随播最好,播后10天就能够出苗,当年苗高可达10厘米以上,—般实生苗3-4年就开始开花。如果是春播,种子应该放在阴凉处干藏,在播种前,需要用温水浸种24个小时。
2、分株繁殖
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在分株时,每株留有主枝1-2根,并在主干10厘米处剪截后栽种。在秋季,我们需要对腊梅施用一次薄肥,2年就可以开花。
3、嫁接繁殖
(1)切接
切接通常用狗牙蜡梅的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切接、靠接或者芽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采用最多的形式为切接。切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旬左右;靠接在5-6月最好;芽接一般在7-8月进行。切接的具体方法为:在嫁接同时抹一批芽,过10天后,当新芽长到麦粒大小时再进行,我们可以连续抹芽,温度越高,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的选取,适宜在前一个月选取一年生、较为长而粗壮的枝条,将其顶梢截去,以便促进枝条中段的营养供给。一般来说,接穗的长度大约在7-10厘米,留取1-2对芽。
在削接穗的时候,深度以稍露木质部为准。砧木桩应该选取地面以上5-10厘米处,从砧木直径的三分之一处向下切,劈开4-5厘米,把腊梅的接穗对形成层,绑扎牢固后,外用塑料袋罩上捆紧,可以起到保湿、保温、防风雨的作用,一个月后就能够发芽,并注意放风,以利于生长。如果已经成活,则抹除砧木的其他新芽,以促进接芽快速成长。用这种方法繁殖的腊梅生长旺盛,当年就可以长到50厘米高。
(2)腹接
一般在8、9月份进行。适宜选择木质化的素心梅枝条作为接穗,长约10厘米左右,下部削成楔面。砧木苗离地50-60厘米处剪断,然后在离地10厘米处的部位斜切一刀,再将削好的接穗斜插入切口中,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料带扎紧外用塑料布包在砧木上,上下用绳捆紧,等到发芽后再放风,同时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枝干,在霜降来临时,我们必须加盖塑料薄膜,以防冻害,为了促进腊梅生长,在每生长出2-3对芽之后,就摘心一次,以便保证树形美观,枝繁叶茂。
四、盆栽腊梅养护技巧
1、选盆
花盆的种类很多,大致有瓦盆、石盆、塑料盆、陶盆和瓷彩盆等。蜡梅盆栽大多数采用石盆和瓦盆。在使用前,我们可以用水浸透或栽后浇透水,盆的大小需要根据植株大小以及桩景进行选择。花盆大小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5种。
2、盆土
盆土多采用营养土,而营养土配制办法很多,但应该保证营养丰富,通气排水良好,干时不板结,湿时不成糊状。在配制营养土时,一般可以用园土50%-55%,充分腐熟有机肥40%-45%,同时加入过磷酸钙2%、硫酸钾1%、尿素1%以及少量的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充分混匀过筛,并用农药消毒后使用。我们也可以用园土、泥炭、河沙按照7:3:2的比例混合而成。如果用无土栽培,可以用风化的母岩作为基质,采用营养液浇灌。营养液配制比例为:2%过磷酸钙、1%氯化钾、0.3%尿素以及少量的锰、硼、铜、钼等微量元素。
3、上盆时间
上盆时间在落叶后至发芽前。对于地栽蜡梅,在起挖时,应带土球,以便保持根系完整,在上盆前,需要剪去多余根系,短截或疏除部分枝条。在上盆时,需要先用碎片或瓦片将盆底的排水孔盖上,也可用塑料纱窗遮盖排水孔;再填入粗粒炉渣,接着装入适量培养土,即将已准备好的蜡梅放入盆中央,四周加盖培养土,并向中央压实。在蜡梅桩景上盆时,古桩部分要高出盆沿,使其外露。植株不宜栽得过深,盆土也不宜过满,一般离盆口1-3厘米左右。在上盆后就可以浇水,水要浇足,然后置于日光下或温室、塑料棚内。盆栽蜡梅,在春秋两季,必须保证光照充足。
4、分段及时供肥
这是盆栽腊梅多开花的关键管理技术。腊梅比较喜肥,春季适宜施用两次展叶肥,在6月底至入伏前,每10-15天施用一次复合液肥。伏天正值腊梅的花芽分化期,也是新根生长旺盛期,可以再施用1-2次磷钾肥,以促使花芽充分分化。但伏天施肥适宜稀薄,否则容易造成烂根。秋凉后,施用一次干肥,每盆大约50克饼肥末,以充实花芽。在入冬前,可以再施一次稀薄复合液肥,供给开花所需养分。给腊梅施肥,应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适量,三者的大致比例是2:1:0.5,这样施肥,可以使腊梅花大、花多、味浓。
5、适量供应水分
对于盆栽腊梅,不仅追肥要分段及时供应,水分的供应也要掌握适量。腊梅耐旱,有“旱不死的腊梅”的说法,但严忌积水,如果浇水过多,盆土过于潮湿,植株生长就会不良,且花期水多易引起落花。而盆土又不宜过干,否则不仅花蕾稀少而且花开不整齐。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以盆土半墒状态为好。夏季炎热的时候,不能缺水,生长旺季浇水量要多一些,生长停滞期,就要停止施肥并控制浇水。
6、修剪整形
(1)生长期摘心抹芽
腊梅叶芽萌发5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抹除多余嫩芽。在5-6月旺盛生长期,当主枝长到80厘米以上,侧枝25厘米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摘心,以促生分枝。在雨季的时候,及时剪去杂枝、无用枝、乱形枝、挡风遮光枝。
(2)花前修剪
在落叶后花芽膨大前,对长枝在花芽上多留一对叶芽,并剪去枯枝、病害枝、过弱枝及密集、徒长的无花枝和不作更新用的根孽。在修剪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避免将腊梅的新芽损伤。
(3)花后补剪
我们需要去除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对生枝、徒长枝以及过密、瘦弱的枝条。对于过高、过长、过强的腊梅主枝,可以在较大的斜生枝处回缩,用腊梅的弱枝带头,控制枝高、枝长和枝势。短截一年生枝,主枝延长枝剪留30-35厘米,其他较强的枝留10-15厘米。
(4)盆栽腊梅
腊梅的生长力比较旺盛,且根际萌生分枝比较多。对于盆栽腊梅,稍作修剪,就可以形成比较古怪特色的树形。所以,腊梅制作盆景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要想蜡梅的生长势越来越旺盛,不断修剪和摘芽是非常重要的。腊梅的修剪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3-6月份,8月以后停止。在每年开花以后,应及时将老花枝截短,每枝最长只留15-25厘米。等到新枝长出2-3对芽之后,就摘去顶芽,不久又长出旁枝,等到长至10厘米以后,再摘芽一次,如此反复进行摘芽,直到花芽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各种影响树形美观的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对生枝、徒长枝以及过密枝条进行修剪。我们要修剪主枝上的侧枝,每次要从下而上逐渐缩短枝条,使其互相陪衬,错落有致。
7、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
症状:病害多发生于植株的叶尖和叶缘处,病斑近乎椭圆形,淡红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或褐色,其上散生有黑色小点,病斑容易破裂。炭疽病属于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种盘长孢菌。
防治方法:在发病严重时,我们可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2)黑斑病
症状:被侵害的叶片上,病斑近乎圆形或相互融合,呈现不规则形,初为褐色,后中央逐渐褪为近白色,边缘依旧是褐色。病斑两面着生稀散的暗褐色霉丛,以表面为多。黑斑病属于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洋腊梅链格孢子菌,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3)日本龟蜡蚧
症状:这种虫子在叶片和枝条上吸食液汁,常常造成植株枯叶黄或煤病孽生。日本龟蜡蚧的排泄物还会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得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响到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我们需要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保护引放天敌。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在若虫大量孵化以后,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在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能够随冰凌而落。
结语:蜡梅适应性极强,并且管理简单,从冬季寒冷的北方到华东流域,均可以栽培蜡梅。经过近千年的栽培,我国拥有了丰富的蜡梅品种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蜡梅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外国人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