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缙云山上远眺,山下嘉陵江穿城而过,高低错落的建筑与森林自然结合,城在林中、林城相融,美如画卷。这里是重庆市北碚区,一座绿色希望之城。
目前,北培区森林覆盖率48.7%,居重庆主城区之首,将近一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17,人均公园绿地26.21平方米。良好的生态成为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北碚绿色扩张,得益于区林业局的不懈努力。
(一)
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林、随处见景,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这是造林绿化工作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北碚区先后编制了“三年消灭荒山、七年绿化北碚”、森林城市建设、“五区四带”林业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多个规划,推进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绿化和植被恢复、捐资造林等重点工程。全区以城镇、景区、产业基地绿化为点,以公路、水系、农田林网为线,以山脉森林为带,大绿带、小组团结合,点线面结合,基本构建起城乡协调、互动衔接的城乡绿化格局。
“十二五”期间,北碚区义务植树尽责率保持在92%以上,完成人工造林7.2万亩,中幼林抚育3.5万亩,总投资达11.1亿元。新建或改造马鞍溪湿地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22个,总规模达332万平方米;通过新建或拆违建绿,建成38个社区公园,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同时,大规模实施屋顶绿化、立体绿化、道路绿化等。
这些民生措施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北碚区的生态环境,更为可贵的是,在广大市民心中播下了植绿、护绿、爱绿的种子。
(二)
造林绿化,北碚林业人精耕细作。
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树种和栽植模式。对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荒山荒地,及农户种树积极性高的地块,采取送苗送技术;对立地条件和招商引资条件较好的,积极引进业主建产业基地;对退耕还林、产业基地等进行造林实效评估,切实增强造林绿化的可行性。
实行一把手工程、示范推动。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推动,造示范林,有力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质量第一。严格工程招投标,落实专业施工队伍,严格苗木检验,确保苗木质量,并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一线,分包区域,分片蹲点,全过程监管指导,先建后补、包栽包活包管护,将造林质量与技术人员实绩考核挂钩,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坚持适地适树。在树种选择上,乡土树种种植比例超过90%,城区和通道绿化以黄葛树、小叶榕、香樟、竹类、法国梧桐为主,搭配红叶石楠、红继木、黄花槐、三角梅、栾树、银杏等彩色树种和花卉灌木,在城市节点、小区等种植腊梅、桂花、黄桷兰等香味植物进行绿化、彩化、香化。
北碚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造林土地资源稀缺,破解土地和资金缺口成为重中之重。北碚区利用森林资源抵押融资3亿元参与造林绿化,还探索出政府补助、业主为主、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资金保障模式和征地造林、租地造林、合作造林等用地保障模式,减少了土地征用租用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有效解决了造林最紧缺的土地和资金问题。
北碚区还创新义务植树活动形式,结合工程造林、补植补造、迹地更新、森林抚育、树木绿地管护、道路和水系绿化,推出绿地养护、以金代劳、捐款捐树、志愿护林防火、林地古树认养、对口帮扶等多种植绿护绿方式,拓宽尽责形式,并鼓励种植各类纪念树。
(三)
北碚区坚持走生态与产业齐兴、绿山与富民双赢之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助推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
2006年“8·30”大火,使北碚三圣镇青峰山的森林焚毁严重。北碚区林业局转变思路,引入碚圣医药公司开展产业造林。7年来,该企业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曼地亚红豆杉种植基地。近1万亩的基地,通过支付流转费和务工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修复带来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红豆杉提取的紫杉醇可制成抗癌药物,价格每公斤高达100多万元,长期效益难以估量。
产业化发展花卉苗木,这是北碚区林业局推动造林绿化的另一大亮点。北碚有500多年的花木种植历史,是川派盆景艺术发源地,目前全区花木种植面积6.8万亩、品种1030余个。其中,静观镇更是享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是我国腊梅栽培时间最早、栽植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届腊梅文化旅游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腊梅产业发展。
绿化过程艰辛,回报令人欣慰。近年来,北碚区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