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获悉,2019年以来,广西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举措,突出抓好新一轮石漠化治理、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提前半年完成国家国土绿化行动年度“亿亩”植树造林任务。截至2019年6月末,广西共植树造林251.14万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9%。
借多方之力 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
据介绍,近年来,广西通过搭建财政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元合作投融资平台,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
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实施了“金山银山”、油茶“双千”计划、“绿美乡村”建设等重大林业工程,2011年至今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6亿元,种植苗木3000多万株,绿化美化村屯13.96万个,基本实现村屯绿化全覆盖。
同时,国开行广西分行、农发行广西分行、农行广西区分行等金融机构合力授信国家储备林基地、林业生态保护等项目累计800亿元,全区累计新建和划定国家储备林约800万亩,完成建设任务居全国第一。此外,广西还积极引进企业资金打造特色经济林、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并鼓励群众投资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茶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据统计,广西全区累计3181个村屯建有休闲小区,建成微果园、微菜园和小花园14873个。
众人植树树成林。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行动,广西林业部门开展了“党政军民义务植树”“种好树、优生态、惠民生”、纪念林、“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义务植树达4.5亿株。
止“毁绿”之行 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2019年,广西全区封山育林25.82万亩,迹地人工更新68.34万亩。山体陡峭、基岩裸露度高、造林难度大的石山区以及公益林区实施封山育林,禁止进行商业采伐、开荒、采石、取土、砍柴、放牧等破坏活动。目前,广西全区已全面禁伐天然林。
停伐之余,林业部门在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种质资源缺乏、单靠封山育林难以恢复植被的地方,强化人工种植,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得益于一系列的治理和恢复措施,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相比2011年减少了38.72万公顷,减少率为20.2%,是全国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率最高的省(区)。
育“经济之林” 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
截至2019年6月底,广西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536.67万亩,涉及102万退耕农户、510万农民。
为解决广大退耕农户的后顾之忧,广西林业部门长期以来积极推广生态经济兼优树种,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如以桉树、松树、任豆、竹子等为主的速丰林产业,以八角、板栗、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
同时,发展林纸、林浆、林化等林产工业,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扩建或新建林产工业企业,为退耕还林生产出的原料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加工市场,提供强有力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支撑。
此外,区内各地在退耕还林地间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中草药和编织业等林下经济,消除了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实施退耕还林20年以来,退耕农户家庭总收入比退耕还林前年均增长9.5%,净收入年均增长16.7%。全区新增油茶、核桃等名特优经济林500万亩,任豆、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800万亩,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达到878亿元。一批批“金钱树”“聚宝林”正悄然长成。
据林业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广西共植树造林251.14万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9%;森林覆盖率达到62.37%。八桂大地的绿色“轮廓”愈发明显。
自治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李贵玉表示,下一步,全区林业部门将积极推广油茶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进广西油茶产业“双千计划”的实施。同时,大力培育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等新兴林业产业,引导农民种植核桃、澳洲坚果等果木经济树种,把变绿色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